上海擘画东方枢纽数字新蓝图-打造全球智慧门户新标杆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上海日前发布《东方枢纽中心区信息基础设施专业规划》,锚定"创新驱动、数智赋能、绿色集约、全域融合"发展理念,全面启动面向未来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上海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该规划将推动东方枢纽中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国际数字门户,为上海建设卓越全球城市注入强劲动能。
在新型数字底座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三位一体"的突破性方案。通过实施5G-A技术升级和6G试点工程,实现从地下20米到地上200米全空间立体覆盖,打造国内首个"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枢纽。同步推进光纤网络万兆到户工程,计划三年内建成全球领先的双万兆网络示范区。更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上海量子科学领域的技术优势,规划首次提出构建"量子+经典"混合算力网络,在交通调度、跨境金融等领域部署量子加密通信试点,筑牢数字经济安全基座。
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规划始终。项目创新采用"四维融合"建设模式,通过通信管道与综合管廊100%共建共享、光伏基站全覆盖、液冷数据中心集群化布局,预计可降低碳排放30%以上。特别是在全国首创"建筑即基站"理念,将5G微基站与枢纽地标建筑有机融合,既破解城市"蜘蛛网"顽疾,又塑造出科技美学的城市新景观。
作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的核心引擎,东方枢纽将构建跨域数字协同新范式。依托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实现沪苏浙皖四地算力资源智能调度,打造"东数西算"长三角样板。在智慧交通领域,通过部署车路协同感知网络,构建沪杭甬智慧高速走廊,使长三角主要城市群实现"毫秒级"交通响应。更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跨境数据流通可信环境,为临港新片区"国际数据港"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东方枢纽数字基建是上海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胜负手'。"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2大标杆应用场景,涵盖智慧口岸、数字孪生城市、跨境离岸金融等领域,预计带动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目前,华为、商汤等20余家头部企业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策源地。
随着《规划》实施,上海东站片区将崛起为链接全球的"数字丝绸之路"新支点。这里不仅将建成亚太地区最大的边缘计算节点集群,更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物理枢纽与虚拟空间的实时互动,为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上海方案"。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第6个年头之际,东方枢纽的破土动工,标志着上海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再次勇立潮头。